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师大这十年·献礼二十大】看“徽州三雕”如何走进课堂
2022-10-08 17:35:00
安徽师范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一直以来都是徽学研究重镇,并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推广。2018年,“徽州三雕”项目成功入选教育部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在建设过程中,学校秉持“完成常规 凝练特色 突出亮点”的建设原则,形成了诸多建设成果。

地方非遗文化优势资源引入教学,师资架构与课程建设有创新
  构建“教师+工艺美术大师”的师资队伍建设模式,将地方非遗文化优势资源引入教学。项目聘请“徽州三雕”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和校外相关研究领域里的教授、工艺美术大师等专家进入教学团队,先后有15位本校专业教师、3位国家级传承人、5位省级传承人以及5位校外专家参与授课。其中包括徽州木雕国家和省级传承人曹篁生、洪建华、蒯正华,徽州砖雕国家和省级传承人方新中、方乐成、吴正辉,徽州石雕国家和省级传承人冯有进、胡小石、欧阳越峰、罗辉等人的教学签约合作,实现地域优势师资的优化配置。
  在引入非遗师资的基础上,形成“专业教学+口传心授”的课程建设模式。与非遗传承人工作室建立实训基地关系,组织本校教师赴非遗传承人工作室进行实践学习,将非遗文化理论转化为工艺实践。现已组织雕塑、工艺美术、产品设计、环境艺术、视觉传达专业部分教师向“徽州三雕”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拜师学艺,结合非遗文化的传承特点,将“理论+实训”的教学方法与口传心授的非遗文化传承特点相结合。
  进一步推进本校专业教师与非遗传承人的合作课程开发,以本校专业教师与非遗传承人合作授课的模式进行,重点开发融合高校专业教学与民间口传心授的非遗人才培养模式的传承推广教育课程。目前,已完成《徽州三雕文创体验》《徽州三雕艺术鉴赏》《徽州三雕与家风文化》《美术鉴赏》《皖南工艺美术集萃》五门课程的建设,并持续运行。2020年上半年疫情期间,基地通过学校赭麓课程、腾讯会议等云平台,在线开设《皖南工艺美术集萃》和《徽州三雕艺术鉴赏》两门课程,基地聘请徽州三雕鉴赏专家汪顺飞先生在线讲解了宏村“承志堂”木雕的历史渊源,及其饱含的文化审美内涵,深受学生欢迎。通过理论与实践等多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得到了高尚情操的陶冶,树立了正确的审美观和创新意识,也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自豪感和民族自豪感。截至2022年7月,已有近2000位大学生参与学习。
  经过4年来的师资队伍和课程建设,《皖南工艺美术集萃》和《徽州三雕艺术鉴赏》两门课程获批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在线慕课),《推进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体系 构建高校民间美术美育体系》获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安徽师范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基地负责人高飞教授获安徽省“教学名师”称号,《皖南工艺美术集萃》《徽文化概论》分别入选校级首批“通识精品课程”和“思政课程”建设名录。
“中小学+名师工作室”,辐射和带动模式有突破
  拓展“中小学+名师工作室”辐射带动模式的建构。“徽州三雕”传承基地与具有优势教学资源的中小学建立教学合作关系,将“徽州三雕”文化不断地散播到全国,实现更为宽广的辐射面。通过与美术名师工作室建立合作关系,以“讲座+体验”的方式实现“徽州三雕”非遗文化在低龄学生中的了解和传承,目前已经完成1000余名学生的“徽州三雕”非遗文化传播工作。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徽州三雕”项目以不同的形式先后在合肥市第一中学、包河苑小学,绩溪县桂枝小学,芜湖市萃文中学、延安小学、绿影小学、弋江区丽城社区,以及在近年来安徽省小学美术教师省级培训班开班期间开展了传承推广活动,推广内容包括雕刻技艺手工秀、雕刻大师面对面、精品佳作赏析、三雕礼仪文化传习、三雕故事情景剧、三雕家风演讲等。
  建立校内“文化传播+素质拓展”的社团建设带动模式。结合学校人才培养中的第二课堂素质拓展活动,把非遗文化传播引入课堂,以完成学分的方式将学习效果与非遗传承的要求挂钩,进一步将“徽州三雕”原创艺术作品及学生的设计体验,纳入第二课堂的素质拓展方案。通过体验课,调动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非遗文化校内传播的效果。同时,“徽州三雕”项目进社区,既有效地引领居民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丰富了社区的文化生活。基地先后开展“徽州三雕”展览活动3次,举办研讨会2次。2019年12月,分别在黄山市徽派雕刻博物馆和歙县古城府衙举办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项目《徽州三雕家风主题艺术作品巡展》两次展览,受众人数达900余人次。
  2019年12月19日至24日,安徽师范大学举办了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徽州三雕”基地揭牌仪式暨建设成果年度展演。六天时间里,举办了“动手有功”非遗体验、“一品一世界”非遗文创集市、“智匠之美”非遗演习成果展等,引发了师生对“徽州三雕”议题的深入探讨。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安徽新闻网等媒体进行了报道。

  作为第一批入选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的“徽州三雕”项目,在近4年的建设周期里,美术学院通过14项相关主题的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实施,教育部美育浸润计划项目的建设,18门相关课程的开设,50多个古村落的走访,1000余张资料图片的采集,900分钟专业视频的拍摄,56位专家、25位传人因为“非遗进校园”来到这里,81场讲座,1000余节课堂教学,20余次展览,2000多名学子参与体验,100余件文创产品诞生……传承其精湛技艺,整理其历史记忆,安徽师大师生在先辈的智慧和乡愁中雕情意刻时光,承技艺传情怀,完成了成果丰富、模式创新的传承探索。(供稿:安徽师范大学)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