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组织师生收看“全省大学生同上一堂战‘疫’思政大课”

       2020-04-24

  为充分运用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这一鲜活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教材,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优势转化为支持防疫斗争的强大力量,4月23日下午,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中共安徽省委教育工委、安徽省教育厅与人民网联合组织“全省大学生同上一堂战‘疫’思政大课”。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高度重视、精心部署,全校近万名学生收看或回看了此次课程直播。

  本次“思政大课”特别邀请了教育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曲建武,安徽支援湖北医疗队总领队、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汪天平,合肥师范学院副院长、教授姚本先,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汪兴福,安徽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董玉节等五位专家,结合思政课程教学内容,解读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分析中国抗疫彰显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讲述防疫抗疫一线的感人故事,发挥高校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用。
  直播课后,各班级组织了师生进行线上研计,畅谈自己对于战“疫”的思考与感悟以及本次学习的感受与体会。2019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王丁同学说:“这次思政大课让我深刻理解了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在疫情阻击战中,正是无数国人的无私奉献和大爱才换来了疫情防控的卓越战绩。通过这场疫情,更加坚定了我对党和国家的热爱,更加认识到当代青年大学生应有的责任和担当。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将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学习,努力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2019级物联网专业方向同学说:“这堂思政大课使我受益匪浅,从抗战一线的医生和志愿者身上,我看到了他们在困难面前不畏艰险,舍己为人的精神。认识到生命的脆弱和宝贵,我将会比以前更珍惜安宁的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世界各国的抗疫战斗中,我更加感悟到华夏民族的团结和伟大祖国背后的制度优势,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国抗击疫情的成效明显。纵观全局,中国的战‘疫’给世界提供了典范,体现了大国担当。就我们个人而言,要积极配合国家的方针政策,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承担自身责任,我们责无旁贷。”
  校学生会主席时召宇同学说:“在这次直播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汪天平教授列举的一个个“舍小家顾大家”的抗疫实例,这世上,从来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让我更加深刻理解了“众志成城,共同抗‘疫’”的真谛。作为当代大学生,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我们应当肩负起年轻人的责任,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认真学习,勤奋努力,向青春汇报,向祖国汇报。”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朱险峰表示:“全面战‘疫’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鲜活素材,我们将紧密结合疫情防控的生动实践,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教学内容上与时俱进,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实时链接。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制度优势,感悟全国人民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爱精神和大局精神,以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树立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和决心。”
  新媒体艺术学院团总支书记丁童瑶表示:“此次战‘疫’思政大课,是一场生动的思想政治理论示范课,教育学生在疫情防控中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增强学生战‘疫’必胜的信心和自我担当意识。同时,也为广大教师上了一堂精彩的示范课,要求我们不断改革创新思政教学内容和方法,疫情期间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引导学生坚定信心,交出当代大学生践行青春担当的满意答卷。”
  团委副书记沈宗平表示:“全省大学生同上一堂战‘疫’思政大课,进一步增强团员听党话,跟党走的情感认同,坚定了战胜疫情的信心。专家、嘉宾们通过系列战疫感人故事,分析疫情防控过程中彰显出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让我们再次感受中国力量,中国速度和中国精神。这场有温度、有情感的思政大课堂,作为一名团员干部,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把理论实践相结合,引导广大团员干部和广大团员青年学生树立正确认识,树立责任担当意识,激发爱党爱国深厚情怀。”
  通过此次战“疫”思政大课,进一步加强该校学生的爱国主义、生命健康、责任担当等方面的教育,积极引导广大青年学子用实际行动共战疫情,承新时代担当,不负青春使命。

相关资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内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招聘信息 | 京ICP证140769号 |京ICP备12045350号|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赛尔互联(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CERNET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