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阜阳籍院士韩斌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2018-01-11 14:20:00
中安在线
   1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阜阳籍中科院院士韩斌作为“水稻高产优质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及品种设计”研究项目的第二完成人,荣获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此奖项为我国自然科学领域最高奖,他们的研究成果将中国的作物研究带到了世界前沿。
  带领研究人员,冲过水稻基因组研究终点线
  韩斌籍贯太和县,高中在阜阳一中就读,1981年考入安徽师范大学生物系。
  1989年,韩斌获得硕士学位,经导师教授推荐赴英国学习。1992年起,他在英国剑桥大学做博士后研究,从事植物病原菌分子遗传学研究。
  1998年,中国水稻基因组测序计划正值起步阶段,求贤若渴。当年8月,韩斌毅然回国,进入中国科学院国家基因研究中心工作,并于2001年2月开始担任国家基因研究中心主任、水稻基因组测序工作专家组组长。
  韩斌带领中心全体研究人员,出色地完成了国际水稻基因组计划粳稻第四号染色体的精确测序任务。作为国内首次完成大基因组单条染色体的精确测序,这是我国在生物领域基础研究上的重大突破。
  2002年,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发表了韩斌研究团队的重要成果——水稻第4号染色体的精确测序图,并誉为“冲过水稻基因组研究终点线”的里程碑性工作。《科学》将这一成果评为“2002年度十大科技突破进展”之一。
  通过检测水稻叶片,就能判断水稻的品质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面对日益增长的需求,迫切需要更加高效和精准的育种技术,让水稻既高产又好吃。
  经过20年攻关,科学家们创建了直接利用自然品种材料进行复杂性状遗传解析的新方法,从水稻4万多个基因中,找到了影响理想株型形成的关键基因IPA1,使带有半矮秆基因的现有高产品种的产量进一步提高。同时,他们对影响水稻口感的基因进行调控,培育了“嘉优中科”等高产优质新品种,连续两年万亩示范田平均产量增产20%以上。
  这就是由李家洋、韩斌、钱前、王永红和黄学辉等人,攻关的“水稻高产优质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及品种设计”项目。
  项目中,韩斌院士团队绘制的水稻基因图谱,为育种专家提供了一份“基因指南”。
  按照韩斌团队提供的“基因指南”,科学家只需取下水稻叶片,测一下水稻的基因,品质的好坏和水稻饭粒的口感就能判断出来。绘制出这样一份基因图谱,韩斌用时20年。
  据介绍,韩斌参与国际水稻基因组计划的测序工作,完成了水稻4号染色体的精确测序。此后,他又带队完成了几千份水稻样品的测序,为各个品种的水稻制作了“基因身份证”,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
  利用基因组学技术,韩斌等人还解开了栽培稻的起源和驯化之谜,由此排出了一幅较为完整的“水稻家谱”。他的学生黄学辉用大数据方法,对1495份杂交稻的上万个亲本后代植株进行基因组测序,找到了影响水稻品质的不同基因,锁定了水稻的口感。
  将中国的作物研究带到了世界前沿
  截至去年,上述项目的研究成果在国际权威学术刊物上共发表论文120多篇,将中国的作物研究带到了世界前沿。
  《科学》杂志曾如此评论:该研究发现了推进水稻产量提高的遗传学基础,研究成果是“绿色革命”的新突破,为“新绿色革命”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2017年2月,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植物》杂志发表编辑部评论称,中国的植物生物学研究已经确立了在全球的卓越地位,特别是水稻生物学、遗传学和群体基因组学研究已经引领世界水稻乃至作物科学研究,可谓是“中国的复兴”。
  中国如何用世界8%的耕地,养活世界20%的人口?项目第一完成人、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家洋院士表示,他们在水稻研究上获得的成果,今后可以利用到其他主要农作物上,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
  韩斌则表示,今后他们还将深入研究,使栽培稻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能够具备稳定高产、保持优质的能力。
  链接:一中校友会,为韩斌举办祝贺活动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李家洋院士团队完成的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阜阳一中知名校友、阜阳籍院士韩斌,作为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之一,榜上有名。
  得知这一好消息后,昨日下午阜阳一中校长刁卫华,专程前往上海,参加一中上海校友会为韩斌举办的祝贺活动。当晚的活动中,作为韩斌母校代表,刁卫华向韩斌献上鲜花,对他的获奖表示祝贺。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 2020-08-12 11:21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 2020-08-12 10:24
SRC-764488203 2018-01-08 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