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军校和国防生院校在安徽招千人
2016-06-17 10:22:00
中安在线

  据新安晚报报道,记者13日获悉,今年28所军校、52所普通高校在我省计划招收633名军校生、318名国防生,全部为一本计划,3所武警院校计划在我省招生85名,以二本计划为主。全省共计招生1036名。不论是应届生还是往届生,只要年龄在17至20周岁的高中毕业生均可报考。

  【人数】

  今年计划在皖招生1036人

  在今年的1036名招生计划中,男生理科958名、男生文科44名、女生理科30名、女生文科4名。各院校具体招生计划,考生可查阅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编印的《2016年安徽普通高校招生报考指导》,也可登录“军队人才网”军校招生专栏查看。

  今年第二、三、四军医大学在我省计划招收50名军校预备军官学员,新生入学后不办理入伍手续,享受军队提供的相关待遇,毕业考核合格者,择优选拔为军队干部分配到部队工作;未被选拔为军队干部的毕业学员,面向社会自主就业,可以优先招聘录用为军队文职人员。

  【待遇】

  国防生每年有1.5万奖学金

  根据招生方案,军队院校新生入校后,由院校组织政治考核和身体复查,复查合格者,取得学籍和军籍,享受部队供给制学员待遇,每月按标准发放津贴费,学习和生活费用由军队承担。毕业学员由院校根据总政治部下达的分配计划,统一分配到部队工作,任命为军官或文职干部,本科毕业定为副连职(或专业技术13级)、中尉军衔(或文职8级)。

  国防生是军队依托地方普通高等学校培养、毕业后定向分配到军队工作的大学生。国防生在校学习期间,享受军队提供的国防奖学金,由部分学杂费和生活补助费构成,现在标准为每人每年1.5万元,比去年提高了5000元。国防生毕业后经综合考评合格者,根据军队需要统一分配,到部队报到任职后,享受同职级(衔)现役军官(文职干部)各项待遇。首次确定职级、评授军衔、评任专业技术职务以及住房分配,与同期入军校学习的毕业学员相同。

  【提醒】

  家长考生谨防“补录”骗局

  需要提醒的是,2014年起,部队依托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在我省定向直招士官的培养对象,学制三年,学历大专,毕业后为军队士官并非军官,只享受士官待遇,考生参加政审、报名及面试体检均与军校国防生院校招生不同,请考生注意加以区分。

  今年,解放军理工大学继续为全国人防系统定向培养人才,学员入校后不参军,毕业后面向人防系统就业,不参加军检。

  此外,考生和家长还要谨防招生骗局。军事院校和国防生招生计划向社会公开发布,从来没有所谓的“内部招生指标”。提前批次录取结束后,军校和国防生招生工作也一并结束,即使个别院校招生计划未招满,也不存在“补录”。

  军校招生相关咨询及监督举报电话:0551-65961879(政审、面试、体检期间)、16887801(投档录取期间)

  报考条件

  ①截至报考当年8月31日,年龄不低于17周岁、不超过20周岁(2016年报考的考生出生

  时间,应在1996年8月31日至1999年8月31日之间);

  ②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的应届、往届高中毕业生;

  ③未婚;

  ④参加全省统一组织的政治考核、心理测试、面试和体格检查,且各项结论均为合格。

  报考程序

  6月26日前到县(市、区)人武部领取《政治考核表》,参加当地人武部、所在中学和派出所共同组织的政治考核,不合格或未参加政治考核的考生不符合报考条件。

  6月26日至27日网上填报志愿。军校、国防生院校实行“平行志愿”,共设置A、B、C、D四所院校平行志愿及院校服从志愿,每所院校设3个专业志愿及专业服从志愿。但在填报军校、国防生院校的同时,不能填报公安(含公安现役)、政法、免费师范生、解放军理工大学为全国人防系统定向培养生和其它类提前录取院校,否则视为无效志愿。军校和国防生院校分为指挥类和非指挥类两类,考生要注意加以区分。此外,军校、国防生院校招生专业均区分性别,凡未注明招收女生的专业均只招收男生,错填者将被视为无效志愿。

  6月28日下午在“安徽招生考试网”和“中安国防网”公布参检分数线,并明确考生参加心理测试、面试体检相关安排和注意事项,考生可自行上网查看。

  6月29日上午达到参检分数线以上的考生持本人身份证、准考证和《政治考核表》,前往指定地点参加军人职业适应性心理测试(简称心理测试),测试合格者方可参加面试体检。

  6月30日至7月2日上午6时30分至10时,考生携带本人身份证、准考证和《政治考核表》等相关材料前往指定面试体检地点空腹参检。具体面试体检的时间及划片安排,在“安徽招生考试网”和“中安国防网”公布,考生可自行上网查看。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