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滁州学院:建设一流应用型专业 培育一流应用型人才
2022-04-18 13:52:00
滁州学院
   近年来,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稳规模、优结构、强内涵、创品牌”的发展思路,健全专业发展长效机制,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开展“双修订”,构建目标导向的质量标准体系。按照“产业发展→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分解知识能力素质的可考核指标点→构建课程体系”逻辑关系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强化目标导向,突出能力本位,推进五育融合。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合理确定知识传授、能力提升、价值引领“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科学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因课制宜选择教学方式方法和考核办法,有效支撑课程目标的达成。
  推进“三改革”,构建能力导向的课程体系。深入实施《关于深化课程综合改革的实施方案》,立项课程综合改革项目304项。引入行业标准和关键技术,按照适切性、关键性和支撑性原则,改革教学内容。推动项目式、混合式、案例式教学,探索专任教师和企业人员“双师同堂”教学,改革教学方式;80%以上的专业课程建有网络课程资源。推进过程考核和多元评价,探索“以证代考”“以赛代考”,改革考核办法;每门课程均设置单元测验、课程设计、课程论文、实践等环节,实现过程考核全覆盖。
  加强“三融合”,构建需求导向的实践育人体系。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改革,以产学研合作项目为纽带,建立校企合作班、行业学院等合作育人平台,采用课程嵌入、项目实践、职前强化、实岗锻炼等多种形式,推进产教融合。以教师研究课题、开放实验项目、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通过师研生随、师导生创、师生共创,推进科教融合。通过实施创业启蒙→专业融合→实训强化的“三阶段、阶梯式”创新创业教学培养模式,推进专创融合。
  实施“三强化”,着力建设双能型师资队伍。出台《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实施方案》,推行“继续教育学分制度”和“五年一周期”教育教学轮训制度,开展青年教师微格训练营等品牌活动,实现青年教师教学培训全覆盖,强化教学能力培养。实施“双百”“双证”“青蓝” 计划,每年遴选百名教师进企业、百名工程师进课堂,选派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开展产学研合作研究,强化产学研合作育人能力培养。深入开展基层教学组织、基本教学活动的“双基”达标建设和示范创建活动,常态化开展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学习研讨活动,实现教师全员纳入基层教学组织,强化教学梯队建设。
  完善“两机制”,有效激发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完善教学成果奖励机制。修订教学成果(项目)奖励办法,加大对高层次、高水平成果(项目)的奖励力度,年均教学成果奖励金达200余万元;出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对课堂教学改革成效显著的课程给予0.1-0.5倍的奖励工作量。完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修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纲要,完善以专业评估、课程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为主体的全链条多维度的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建设教学质量监控网络平台,实现以数据分析为基础的教学质量常态监测;出台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的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办法,开展课程质量评价及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
  学校在招本科专业55个,32%以上是国家、省级一流或特色专业;17个专业入选教育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双万计划”,3个专业工程认证申请被受理(1个已接受专家进校考察),1个专业师范认证申请被受理。近三年,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类比赛中获国家级奖项201项、省级奖项2809项;毕业生年终毕业去向落实率保持在95%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95%以上。2021年,学校文史类投档线高出省二本线34.6分,在全省同类院校排名第2;理工类投档线高出省二本线49.3分,在全省同类院校排名第3。
(稿源单位审核:蔡华  责任编辑:陈沭文)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