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合肥一中校长陈栋:高中课改成就文化自觉
2017-04-14 11:14:00
中国教育报

  费孝通先生曾提出“文化自觉”,对我们今天思考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重要启示。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坚定不移地推进高中课改,就是我们所追求的文化自觉。合肥一中的课程改革肩负着安徽新课程改革样本校的使命。从2006年的敢为人先到如今兼济他人,我们获得了新时期进一步发展的牢固基石。在深化高考改革、落实核心素养的时代背景下,回望关照课改得失,是为更好地前行。

    “一体三面”探索,为课改深化奠基 

    2006年,安徽迎来新一轮课程改革,我校被确定为新课改样本校。我们抢抓先机,在着力构建新的高中课程体系过程中,尝试把“学分制”作为过程性评价手段引入教育教学实践。

    “国家课程校本化”是我们迈出的第一步。我校结合本校学情,着手开发了40多本校本教材,迈出“减负提效增质”的崭新步伐。2010年,我校承担了教育部特色学校建设的重点课题,以课题研究为契机,突出课程文化建设主线,进一步厘清了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实施策略。在此基础上,我们对课程进行全面统整,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努力拓宽课程领域。比如,依托合肥的科技优势,大力发展科技类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与研究兴趣。

    我校遵循“质量立校,特色闻名”的发展思路,一方面立足精准课堂建设,切实改变单一灌输式教学模式,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形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师主导、学生主动的新型课堂生态;另一方面,着力于特色建设,以教催研,以研促教,凝练办学思想,营造浓郁纯正的校风、教风与学风,积极寻找学校特色发展着力点,加快学校品牌项目与特色课程的建立与健全。以此为学校课改再深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从2006年到2013年,我校围绕课改的“一体三面”(即课程、学校、教师和学生)完成了第一阶段探索。然而,三个层面的反思让我们时刻警醒:

    在学校层面,缺乏系统性的课程构建,课程建设领导力较弱;缺乏基于校本的课程体系,导致许多课程浮于形式;课程管理和评价力度弱化,以至于部分课程虎头蛇尾。

    在教师层面,新课改所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意识淡漠,或直接简省,或流于形式,教师“一言堂”没有实质性改变,“以学定教”难以付诸实践;教师课程开发意识和能力较弱,部分校本课程走样,精品课程和特色课程相对匮乏。

    在学生层面,个性化的课程学习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实证材料难以及时搜集、整理并得到有效分析,学情反馈滞后且缺乏科学性。

    “七彩课程”统摄,全新建构课程体系 

    当新课改走到第八个年头时,一些高中学校偃旗息鼓了。面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困境,我们依然奋力前行,谋求课改再深化。2014年,学校提出打造高中课改升级版,并把当年确立为学校“课改提升年”。

    经过一年多的研讨和整合,2015年正式推出“七彩课程”,包括基础课程、学术课程、生活课程、社团课程、科技课程、艺体课程和国际课程,实现了学校课程体系的全新建构。本着对德育和美育的高度重视,我们在社团类和艺体类课程建设上力求体现“小学科,大文章”。同时,也在其他各类课程建设上体现了德育和美育的融入。总的来看,“七彩课程”拓展了学生成长成才的空间,也兑现了我校“把中学办得有点大学味”的办学承诺。

    在“七彩课程”的统摄下,我们加大校本课程和教材的开发力度,为深化课改寻找有效抓手和保障。一方面,立足国家课程的基本要求,全面研究高考、研究学情、研究教学,深挖课程内在意蕴,为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路径”,编写分层作业和精准导学等教辅及训练资料,充分满足学生的差异化需求;另一方面,重视特色校本课程开发,动员和鼓励教师编写带有“个人烙印”的课程教材,并在教学实践中校验教材、丰富教材,实现课程开发的深化与延伸。

    在课程实施环节,我们采取“年级负责,阶段推进;网上选课,自主选择;集中为主,散点补充”的策略。各年级部负责本年级学生的课程实施,分年级、按班级根据学生选择需求,分层教学。考虑到行政班级的优势与不足,我们在校本课程板块中实行“适度走班制”,即将行政班制与走班制相结合。这是对基本学情和教学规律的尊重,体现了因材施教的理念。

    面对信息化发展机遇,我校智慧学院结合微课开发,探索通过网络平台和纸媒学案相结合的自学习模式,以云平台和“数字化教学案”为载体,让广大学生利用“一本学案+智能手机”即可完成教、学、练、测的学习过程。智慧学院研发的“主讲教师视频课+助理教师现场辅导”的“双师课堂”模式,应用在高三查漏补缺教学中,效果不俗。

    跨校跨区域分享,样本校体现担当 

    我校作为安徽新课改样本校,一直毫无保留地与省内外兄弟学校进行课程分享,并积极参与教育扶贫。

    安徽省将援建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列为“十三五”规划重点工作,我校勇挑重担,派出副校级干部和优秀教师团队,定点援助皮山高中,在教师培养、硬件配备、管理经验、发展思路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帮助。同时,将我校的品牌项目机器人创新活动,整体嫁接到皮山高中,使该校连续两年获得自治区机器人比赛相关项目第一名,实现了皮山县乃至和田地区机器人大赛零的突破。

    在九三学社贵州省委和九三学社安徽省委的积极推动和组织下,我校先后与贵州威宁九中、印江一中确定帮扶关系,先后多次组织学校专家型教师千里赴黔开展义务讲学活动,并接收两校数十名教师入校跟岗学习及威宁九中部分品学兼优学生入校学习。

    在教育扶贫工作中,我们一方面注重自身发展,加强研究,贯彻落实精准教学的理念;另一方面深挖优质教育资源的价值,使其辐射更多的教育欠发达地区,助力国家基础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课改成为教育发展新常态的今天,我们愈加认识到,深入推进课程改革,有赖于各方面的同频共振,也离不开各阶段的持续接力。课改十年,我校实现了学校的跨越式发展,也由此深知课改之路道阻且长,所以,愿意秉持这种文化自觉,继续砥砺前行。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SRC-673151626 2018-01-08 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