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安工大4名大学生开发平台成功上线支付宝小程序

   中安在线    2017-11-03

  据皖江晚报报道,生活中,丢东西的事几乎在每个人的身上都“上演”过,可是,通过“暖寻”失物招领平台让物品失而复得的人里面,有没有您呢?
  10月中旬,2017杭州·云栖大会开幕。在这场定义为“飞天·智能”的大会中,也闪现着安徽工业大学学子的身影。由该校机械学院吴胜斌、熊刘华、李涛、应万明开发的“暖寻”在线失物招领平台项目,从全国500多支参赛队伍中一路勇猛“杀”进20支决赛队伍,并在经历了连续36个小时、具有“编程马拉松”之称的蚂蚁开发者大赛后,成功上线“暖寻”支付宝小程序,并获得蚂蚁金服21万元的资金奖励。
  4名学机械的学生,在专业学习之余,还在计算机编程互联网领域取得了如此亮眼的成绩,来看看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吧!
  灵感源于现实生活“暖寻”应运而生
  10月27日,记者在安工大秀山校区见到了正在读大四的应万明。谈起“暖寻”平台,他滔滔不绝。回想起3年多来走过的路,他感到任重而道远
  “这个创意来自一次学校举办的志愿者服务项目大赛。”应万明说,来到大学后,自己发现校园里总是有很多同学不小心丢东西,校园卡、钥匙、手机、钱包等等都有。东西丢了以后,大家喜欢通过QQ群、QQ空间、发帖、微信群或发朋友圈等方式来寻找失物。“虽然也有一些同学通过这些方式找回了东西,但效率不高、传播范围也有限。”应万明说,怎样让所有的失物招领信息得到汇聚和传播,从而让更多的人更快地找到失物是关键。于是,在学校举办的一次志愿者服务项目大赛上,和几名学长一起,大家有了想要打造一个失物招领平台的想法。
  “寻一份失物,暖一片人心。我们把我们的平台取名为‘暖寻’。”应万明说,“暖寻”这个名字包含了大家美好的愿望和祝福,希望让每个拾主和失主都能在茫茫人海中找到彼此,让大家感受到世界是友好的,内心也是暖暖的。
  自学编程攻克技术难关获学校支持进展顺利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应万明说,自己和几位学长都是学习机械专业的,但“暖寻”平台开发基本都是计算机专业的相关知识,要跨专业去完成这样一件大事真可谓困难重重。
  “我们不懂编程,就自学,向计算机专业的老师和同学请教,边学边做。”应万明介绍说,“暖寻”是一个移动终端应用,主要集成在微信公众号、QQ公众号等H5页面,数据库管理是关键。幸好,他们在平台开发过程中得到了计算机专业老师的帮助,同时,学校也给了很大的支持。
  机械工程学院团委书记、辅导员老师王琴表示,校方和学院得知应万明等几人要做这个项目后,不仅非常支持,还积极通过6000元资金扶持将其列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中,并发动学校的青年志愿者帮助他们做平台的推广宣传。
  时间转眼就到了2016年年底。经过2年的细心打磨,“暖寻”平台已经初步成型。“这个平台的好处在于,可以完成失物信息发布、寻找、审核和认领的全过程,并形成一个闭环,防止冒领。”应万明说,平台的处理效率也比传统方式要高得多,其帮助信息扩散的功能也十分强大。
  获奖是极大的鼓励期待“暖寻”走得更远
  虽然吴胜斌、熊刘华两位学长已经毕业,但大家对“暖寻”的继续开发完善却从没停歇过。得知2017杭州·云栖大会要召开的消息,从9月份起,4人就在不同的地方分别着手准备参加比赛。
  作为来自全国仅有的2支大学生参赛队伍之一,应万明团队从500多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冲进了前20名,顺利进入决赛。在决赛环节,4人配合默契,分别做了陈述和答辩,阐述了“暖寻”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最终,在20支队伍的同台竞争中,“暖寻”凭借着优秀的用户体验和“寻一份失物,暖一片人心”的公益理念,深深地打动了评委,一举拿下了第3名的好成绩,获得了蚂蚁金服价值21万元的奖励,并成功上线支付宝“暖寻”小程序。
  应万明告诉记者,大赛的主办方阿里巴巴不仅给“暖寻”提供了资金支持,给予了阿里技术支持资源和团队交流的机会,还提供了海量的支付宝站内推广资源。目前,在支付宝4.5亿用户的基数下,“暖寻”的用户数也在节节攀升。截至10月31日中午,注册用户为18352,发帖数1042条。
  “这真是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真的特别感谢阿里巴巴!”应万明说,有了阿里巴巴的支持,自己和团队成员们希望可以把“暖寻”打造成为国内最大的失物招领平台。如果有可能,还将进一步把“暖寻”的范围扩大,不仅仅局限于寻物,从而为社会提供给多的帮助,真正实现“暖一片人心”的公益理念。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内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招聘信息 | 京ICP证140769号 |京ICP备12045350号|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赛尔互联(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CERNET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