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调整高招录取政策 为考生带来了什么
2016-07-27 15:20:00
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目前高招的艺术类本科、体育类本科和普通文理科的提前批次、一本批次已经完成录取。今年安徽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政策总体稳定,但也有局部调整,如普通文理科一本、二本平行志愿的院校数由去年的4个增加到今年的6个、艺术类招生必须使用省统考专业课成绩等等。政策变化究竟给考生带来哪些影响?记者采访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相关负责人。

  平行志愿+多轮投档,“滑档”几率大大降低

  今年文理科一本、二本平行志愿的院校数由去年的4个增加到今年的6个。从已完成的一本批次录取来看,新实行的平行志愿投档效果显著。省考试院的高招投档工作同一批次要进行多轮反复投档,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本批次投档仅一次性出档率文史类就达到93.46%,而理工类更是达到97.6%,也就是说仅进行第一轮投档后,绝大多数考生档案就已被投入相应高校,“滑档”风险大大降低。

  另外,今年多轮投档的实施范围进一步扩大,投档次数进一步增加。省考试院新闻发言人胡雨生表示,虽然今年工作难度有所增大、工作量有所增加,但从目前的录取情况来看,多轮投档能够有效提高录取率。特别是提前批投档录取过程中,一些院校招生章程中录取设置的前提条件多,多轮投档可以有效完成招生计划。

  与此相印证的是,一本院校参与征集文史类的院校由上年的25个减少至8个,理工类参与征集的院校由35个减少至30个。录取结束后,没有完成而转入征集的计划也较往年大幅减少。这也充分说明增加平行志愿,增加了考生选择的机会,高校也有了足额合适的生源,招生院校圆满完成招生计划,考生也顺利被录走,从而实现高校、考生的“双满意”。

  专项计划+多方争取,考生上名校计划增多

  为增加贫困地区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促进教育公平,今年教育部直属重点高校和安徽省属重点高校继续执行去年政策,对安徽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高考考生安排了专项招生计划,实施力度进一步加大,且全部纳入提前批次录取。

  今年投放安徽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的专项计划分为国家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划和地方专项计划三类,从录取结果看,贫困地区农村考生上重点大学的人数持续增加。今年除纳入高校自主招生的高校专项计划之外,其他通过专项计划录取考生为5912人,较上年增加791人,其中国家专项4426人,地方专项1486人。据省考试院统计,针对贫困地区的专项计划自2013年实施以来,安徽已有16982名考生获得进入重点大学学习的机会。通过专项计划圆梦大学,不仅让考生有了实现人生梦想的机遇,也给考生家庭脱贫带来希望。

  为满足更多考生上重点大学的愿望,省考试院加强与招生院校的实时交流和沟通,根据招生院校的要求,反复进行生源测算,提供个性化服务,并积极向中央部委院校推荐生源。由于服务周到且针对性强,各校承诺的投档比例或分数线上符合条件考生基本上通过增加计划而录取。一本批次录取共增招1036名计划,增招的院校有159个,包括北大、清华、上海交大、同济、南开、华中科大、天津大学、哈尔滨工大等20余所“985”高校,以及合肥工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等教育部直属高校。从已完成的一本批次录取情况看,优质生源计划、本科招生计划在考生人数下降的背景下,实现了稳中有升。胡雨生表示,省考试院还将把计划争取贯穿本科录取全过程,在后期二本、三本录取过程中,继续积极争取招生计划。

  艺考省统考+合并录取批次,公平性、公信力提升

  今年安徽对艺术类招生方式进行了改革,改革主要是要求所有艺考生必须参加专业课省统考,且录取中采用安徽省专业统考的院校数量比往年更多。胡雨生表示,这项改革对招生院校和考生来说,专业课成绩的通用性增加了,更多院校使用省统考成绩,大大提高了艺术类考试的公平性和公信力,减轻了考生及家庭的负担,也减少了招生院校的工作量。

  此外,更多艺术类院校实行平行志愿投档,且平行志愿的院校数量为8个,增加了考生的选择机会和录取机会。在安徽艺术类报考人数减少的前提下,今年已完成的艺术类一、二、三批录取人数基本持平,录取率由上年的32.7%增加到今年的38.4%。省考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这项改革达到了预期目的。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高招整体的录取批次,由往年的14个批次减少到今年的12个批次。其中文理科录取批次设置中,将提前批高职(专科)调整到提前批本科,录取批次由上年的6个减少到5个。艺术类由于专业课实行省统考,原先的两个本科批次进行了合并,整个录取批次由上年的6个减少为5个。省考试院副院长沈滔表示,减少录取批次可以减少人为划分高校三六九等的现象,弱化社会就业学历歧视,这也是国务院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要求,目前其他省市也都在积极探索,今后安徽还将进一步推进这项改革。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